广西宣布“倒查十年”行动背后,是国之大计

作者|子期  

广西政坛,发生巨震。

5 月 16 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蓝天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国 · 新闻周刊梳理称,蓝天立是今年第 4 个落马的正部级官员,也是继山西省原省长金湘军之后,第二个在任上被查的省级政府一把手。

5 月 20 日,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主持召开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会上,陈刚提到:

痛定思痛、痛下决心,以壮士断腕勇气彻底整改;

坚决不要以牺牲环境、损害老百姓生命健康为代价的 GDP;

深挖严查涉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及背后的作风问题、腐败问题 ……

◎   图源:广西卫视

会上,各领导小组组长(均由省部级官员担任)都轮流发言、表态。会议还首次提出,广西正在开展非法采矿和涉重金属污染问题倒查十年专项行动。

是什么原因,让省级党委一把手在公开场合做出如此严肃坚决的表态?

广西宣布对于非法采矿和涉重金属污染问题倒查十年,背后有什么意味深长的信号?

广西 " 倒查十年 " 行动的背后,与当地持续多年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直接相关。

公开信息显示,广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采矿、选矿、冶炼历史悠久,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

比如位于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素有 " 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 的称号。境内仅锡储量就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铟储量名列世界第一,锑、铅、锌储量位列全国第二。

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河池市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重金属污染问题简直层出不穷。

据新华社《瞭望》周刊报道:

2001 年 6 月,河池境内大环江河上游沿河 30 多家选矿企业的尾矿库被暴雨洪水冲垮,多年堆积的废矿渣直冲而下,将下游万亩良田毁坏;

2008 年 10 月,河池市金城江区东江镇一家冶炼企业含砷废水外溢造成污染,450 多人尿砷超标,其中 4 人轻度砷中毒;

2011 年 8 月," 锡都 " 河池南丹县车河镇 31 名儿童被检测出高铅血症,这些儿童大多居住在当地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附近;

2012 年 1 月,河池市还发生了严重的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引发全国关注。事发河段镉浓度一度超标 80 倍,污染波及 300 公里河段,下游的柳州市甚至出现市民抢购瓶装水的现象。

河池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在广西并非孤例。据澎湃新闻 2014 年报道,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的铅锌矿区附近村庄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矿区排污渠的废水漫灌耕地,令稻谷含镉超标 11.3 倍。当地部分村民深受镉污染引发的骨痛症困扰,手脚骨骼弯曲、变形。

◎ 图源:澎 · 湃新闻

近年来,虽然广西在持续推动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整改,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短板。

2021 年,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西开展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广西部分区域尾矿库、废弃矿山、历史遗留废渣等污染治理不到位,周边环境风险依然存在。

今年 5 月 10-11 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亲自带队,赴广西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调研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在新闻通稿中提到:

部分历史遗留矿区生态环境尚未得到有效修复,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而广西此次由 " 一把手 " 亲自挂帅,成立专项工作组部署 " 倒查十年专项行动 ",意味着广西当地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场风暴,正在掀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广西特别强调,要 " 深挖严查涉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及背后的作风问题、腐败问题, 重点查处官商勾结、官员腐败、企业严重违法等问题,形成强大震慑力。"

在这个背景下,广西自治区政府主席蓝天立的落马就显得耐人寻味。

◎   资料图

公开履历显示,蓝天立,壮族,1962 年 10 月生,广西河池人。他长期在广西工作,历任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河池市市长、河池市委书记,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副主席。

2018 年,蓝天立任自治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跻身正部级,2020 年 10 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代主席,2021 年 1 月当选自治区政府主席直至任上落马。

2012 年,蓝天立当年调离河池市升任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不久,河池市就发生了龙江河镉污染事件。

在当年全国两会上,作为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蓝天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从调查结果来看,龙江河镉污染直接原因是由于企业违法违规排放造成,综合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监管上也存在着问题。

而在官宣被查的前几天,蓝天立还曾深入河池、百色、崇左三市调研,督导检查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工作。

在部署 " 倒查十年专项行动 " 工作会上,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提到,要坚决廓清三种错误认识:

错误认为我区涉重金属污染不是什么大问题;

错误认为涉重金属污染问题是我们这个阶段该发生的问题,很难解决、很难根治;

错误认为严肃查处涉重金属污染问题可能会得罪人、" 拔出萝卜带出泥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说明,此次不仅仅是一次生态环境的治理行动,更是对广西干部系统的一次全方位 " 体检 "。

为什么在当下,非法采矿与涉重金属污染问题变得更加重要?

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有色金属矿产,已经不仅仅是经济运行的原材料,更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产。特别是中国占优势的几类稀有金属,堪称工业的 " 维生素 ",有着极为关键的用途:

铟,堪称比黄金还贵的稀有金属,自然界的储量极少。铟是生产 ITO 靶材的关键原材料,广泛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屏和平板屏幕,在半导体行业也有广泛用途;

锑,被称为 " 工业味精 ",广泛运用于生产各种阻燃材料、合金、玻璃、半导体元件、医药化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而且绝大多数被用于阻燃剂的锑无法回收, 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

钨,不仅在航天、船舶等领域广泛运用,还是硬质合金、穿甲弹、火箭发动机喷嘴等构件的核心材料,如果没有中国的钨矿供应,老美的 F-35 也许会成一团废铁;

……

这些稀有金属不仅储量少,而且往往只和铅、锌、锡等矿产共生,单独开采的成本堪称天价,而且开采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很多欧美国家对本国的稀有金属资源都不开采,只进口。

2018 年,美国将锑列入 35 种关键矿产清单,对锑资源只进行勘探而不开采,反而从中国大量进口锑资源。

而近年来,国家对于战略性矿产的重视,正在逐年升温:

2016 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 年~2020 年)》,钨、锡、锑、稀土等优势矿产位列 24 种战略性矿产名录中;

2024 年,《稀土管理条例》正式出台,明确稀土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坏稀土资源;

今年 2 月,商务部、海关总署 4 日联合发布公告,决定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4 月 4 日,在美国宣布 " 对等关税 " 后,中方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 7 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

一边用着中国人辛苦劳作生产的资源,一边又在芯片等领域对中国滥施制裁,算盘打得啪啪响,我们还能忍多久?

在全球化面临不确定、各国都在强调供应链的安全性的当下,把好中国资源的命门,杜绝因违法开采造成的污染和浪费显得尤为重要。这不只是为了环保,更是国之大计。

把战略资源的开发,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17gc.top/news/56979.ht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