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行至量产前夜

图为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

因 " 资源丰富、成本低、安全性高 " 等特点被寄予厚望,钠离子电池规模化应用再提速。

近日,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品牌 " 钠新电池 " 的消息,再度将这项电池技术置于聚光灯下。宁德时代称,其钠新乘用车电池能量密度达 175Wh/kg,比肩磷酸铁锂电池。该电池支持峰值 5C 的充电速率和 500 公里续航,循环寿命超 1 万次,预计于今年 12 月量产。

" 目前钠离子电池产业正处于突破前夕,市场爆发点即将到来。" 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 中科海钠 ")总经理李树军表示,经过数十年的技术研发积累,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已接近锂离子电池,有望在储能、商用车等应用场景率先起量,未来 3~5 年,将达到千亿级市场规模。

率先在储能及商用车领域起量

钠离子电池被视为电池研发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2021 年,锂离子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发布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将这一技术推向公众视野。

记者了解到,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负电极之间移动来工作,是一种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具有长寿命、易制造、高安全、理论成本较低等优势。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推动其在储能及商用车领域的试点应用加速落地。

图为大唐湖北 100 兆瓦 /200 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

2024 年 6 月,全球最大的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大唐湖北 100 兆瓦 /200 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运,投产规模达 50 兆瓦 /100 兆瓦时 , 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新阶段。

近日,全国首个 40 兆瓦 /40 兆瓦时构网型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云南文山并网投运。该系统是全球首个实现 " 调峰 + 调频 + 构网支撑 " 多场景融合应用的大容量储能解决方案,验证了钠电储能在调峰、调频、黑启动、电压支撑等多场景的协同能力。

除了新型储能领域外,钠离子电池技术也加速向商用车市场渗透,特别是电动重卡市场。

3 月 28 日,中科海钠发布全球首个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包括 " 海星 K150"" 海星 K210"" 海星 K280" 和 " 海星 K350" 四款产品。前两款专为短倒运输场景设计,后两款则定位于物流运输领域的技术需求,这标志着钠离子电池正式在商用车上应用。据介绍," 海星 " 电池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批量推广,预计明年将有数千台电动重卡搭载钠离子电池开启规模化运用,可达成 GWh 级别的电池出货。

而宁德时代此次发布的 " 钠新电池 " 品牌,其首款产品就是针对重型卡车的 24V 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宁德时代介绍,该电池可支持全电量使用,零下 40 度整车可以一键启动,使用寿命突破 8 年,总成本相较铅酸电池降低 61%。该电池将于今年 6 月正式量产,首发落地一汽解放车型。

将迎百 GWh 时代

" 我们选择重点聚焦商用车和储能市场,主要出于三点考量,一是政策支持,二是技术突破,三是场景适配。" 李树军解释道,储能应用场景与钠离子电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适配,随着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不断优化,市场会逐步打开;而商用车的使用要求和钠电的特性天然匹配,且除城市公交车外,整体电动化率不足 10%,市场广阔。" 我们的新一代钠离子电池,基于长寿命、宽温区、高倍率特性,提高电量使用率的同时还降低了充放电损耗率,可为电动重卡提供少装电池、快速充电、多次使用的新运行模式。" 李树军说道。

记者了解到,中科海钠 " 海星 " 解决方案所用的电芯能量密度达 165Wh/kg,能在 20~25 分钟内完成 100% 充电,且快充模式下循环寿命仍能超过 8000 次,-40 ℃至 45 ℃宽温域稳定放电,这与商用车高频使用、快速补能、全天候运营及大部分在严寒地区运行的特殊需求高度契合。

此外,不同于 " 堆电池增电量 " 方案,中科海钠采用 " 高频快充 " 策略,通过将每天的充电频率增加至 2-3 次,在减少电池装载量的同时,降低电池购置成本、提高电动重卡的运营里程。" 目前,锂离子电池无法兼顾快充性能与循环寿命,而钠离子电池在此方面具备优势。" 李树军称。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高级研究经理孙佳为认为,钠离子电池在电网调峰调频、低速电动车、商用车以及港口岸电等应用领域更具竞争力。" 具体而言,电网级调频需要技术具备快速响应能力,钠离子溶剂化能比锂离子更低,具有更好的界面离子扩散能力,因此电池的倍率性能更好,可以满足 4C 以上的放电需求;在商用车领域,钠离子电池可以在 -20C 的环境下正常工作,适配寒冷地区重卡全天候运营的需求。" 孙佳为说道。

图为宁德时代钠新 24V 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

" 经过 15 年的基础研究,我们挖掘出了钠离子电池‘长、宽、高’的特性。"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主任胡勇胜说道,长即长寿命,目前,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可突破 2 万次;宽指宽温域,钠离子电池既能耐受低温,在 -40 ℃的极寒环境下保持 80% 的容量,也能够耐受高温,在 45 ℃的环境中可稳定长循环使用;而高倍率则支持快充,实现 20 分钟充满电。

随着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和电动车领域的应用加快落地,钠离子电池产量需求也将持续攀升。" 未来 3 至 5 年,钠电池将进入规模化出货阶段,出货量有望超过百吉瓦时。" 孙佳为预测。

做锂离子电池的有益补充

尽管拥有诸多优点,但钠离子电池在商业化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来看,钠离子电池的整体出货量较小,处于示范、小规模生产向市场化应用、规模化生产的过渡阶段,其成本优势也尚未得到很好体现。

记者注意到,2021 年下半年,碳酸锂价格逐渐上涨,钠离子电池因 " 资源丰富、成本低、安全性高 " 等特点被寄予厚望;而自 2023 年,碳酸锂价格低位运行以来,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被迅速稀释。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锂电价格的持续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只有当锂电产能有效出清后,钠离子电池才有望真正迎来规模化发展。

图为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生产线

此外,由于钠离子电池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不具备规模效益,因此成本仍旧较高。孙佳为分析指出,虽然钠离子电池的理论成本可比锂离子电池低约 20%,且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小;但目前钠离子电池的电芯价格普遍超过 0.5 元 /Wh,预计实现规模化量产后可降至 0.3 元 /Wh,与当前锂电电芯中标价格相当。

据孙佳为观察,在两轮车领域,同铅酸电池车型相比,钠电两轮车售价普遍超过 3000 元,价格较高;叠加购买渠道单一、市场认知度不高等问题,致使其市场占有率偏低。而在储能领域,受成本因素影响,2024 年钠离子电池的整体装机量不到 200MWh。" 无论是从出货量,还是从装机量来看,该技术均处于发展初期。" 孙佳为说道。

而在能量密度、快充等性能指标方面,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也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仅有少数头部企业推出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能够‘比肩’磷酸铁锂电池的行业平均值,不能代表整体行业水平;快充技术同样存在档次之分,整体仍落后于锂电池;此外,宁德时代推出的 24V 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主要应为启停电池,而非用于动力。" 上述专家称。

不过,对于钠离子电池的市场定位 , 业内专家已达成共识:发展钠离子电池有国家战略考量,同时也有其自身性能独特的因素。钠离子电池不是要取代锂离子电池,而是做锂电池的有益补充。

对于钠离子电池未来的发展,李树军充满信心。他表示,经过数十年的技术研发积累,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已接近锂离子电池,未来还将进一步取得技术突破。随着宁德时代等锂电巨头再度加码钠离子电池,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链成熟,也将促使钠离子电池从 " 技术可行 " 向 " 商业可信 " 跨越。

" 我们相信,在行业共同努力下,钠离子电池产业突破必将很快到来。钠离子电池即将开启千亿级蓝海市场。" 李树军说道。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17gc.top/product/51028.ht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