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黑飞”可能入刑,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无人机“黑飞”可能入刑,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025 年 6 月 27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这部将于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的法律,首次将无人机 " 黑飞 " 行为明确列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给予处罚。

这一修订标志着我国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管理进入全新阶段,为公共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 " 法律防火墙 "。

无人机违规飞行正式入刑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治安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一系列新型危害行为纳入治安管理处罚范围,其中就包括 " 违规飞行‘无人机’ " 的行为。

根据修订后的法律,这类行为被明确列为 "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并纳入处罚范围,与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高空抛物、违规升放携带明火的升空物体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列。

此次修法填补了长期以来对无人机 " 黑飞 " 行为缺乏明确处罚依据的法律空白,为公安机关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从此,在禁飞区放飞无人机不再只是 " 违规 ",而是可能面临治安处罚甚至刑事追究的违法行为。

无人机管理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并非孤立行动,而是我国无人机管理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早在今年 2 月,《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就明确要求 " 民用机场具备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防范和处置能力 ",依法配备必要的探测、反制设施。

飞行规范: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1. 飞行前的必备手续

在适飞空域内飞行,无人机所有者需要完成两个基本步骤:

报送识别信息 ( 微型无人机除外 )

2. 而在管制空域内飞行,则需完成六个步骤: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微型无人机适飞空域在真高 50 米以下

轻型、小型无人机适飞空域在真高 120 米以下

在这些范围内无需提交飞行活动申请。但在管制空域内飞行,仍需提前一日 12 时前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提出飞行活动申请。

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未经实名登记实施飞行活动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 200 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 2000 元以上 2 万元以下的罚款。

飞行安全:给无人机爱好者的建议

确认无人机类型:了解自己的无人机属于微型、轻型、小型、中型还是大型类别,不同类别对应不同的管理要求

完成实名登记:通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 ( https://uom.caac.gov.cn ) 进行实名登记

查询飞行空域:起飞前通过当地无人机管理服务平台查询管制空域范围

遵守飞行高度:微型无人机不超过 50 米,轻型、小型不超过 120 米 ( 适飞空域内 )

特殊区域禁飞:机场及周边区域、军事禁区、重要革命纪念地等区域设为管制空域,禁止未经批准飞行

避免危险操作:受到酒精类饮料、麻醉剂等影响时,不得操控无人机 3

购买责任保险:特别是在管制空域飞行时,必须投保责任保险

(来源:央视网、人民网、无人机技术圈等)

(来源:河南政务)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17gc.top/product/71048.ht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