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全校的宿管大爷猝死后,更荒诞的事情发生了

01

这几天,全网都在关注一位宿管大爷。

大爷在青岛大学浮山校区工作。

为人淳朴的他,平时对同学们相当照顾。

每当宿舍里的孩子们遇上 " 电器坏了 "、" 厕所堵了 " 之类的糟心事,大爷都会不厌其烦地帮他们排忧解难。

即便你只是电瓶车坏了,他也会想办法帮你维修。

这位善良的大爷还在校园里收养了好几只流浪猫。

自己拿着微薄的薪水,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却给猫咪们买了不少猫粮,把它们养得健康可爱。

同学们总觉得,善良的老人会有福报。

可惜世事无常,他没能熬过山东今夏的酷暑,在没有空调的值班室里意外离世了。

事发当天,大爷就倒在上图这间狭小的 " 蒸笼 " 里,身旁三架电扇嗡嗡地转,搅动着 40 多度的热风。

同学们听到噩耗震惊不已。

网上各路消息纷纭。

有人说,大爷走得凄凉。

因为 " 他已经被拖欠了 8 个月的工资 "," 为了省钱,都舍不得去食堂吃饭,只能自己在值班室里下清汤挂面 "。

还有人回忆,前阵子刚看到大爷兴高采烈地收拾着毕业生扔掉的旧棉袄、旧鞋子,说是 " 准备留到冬天穿 "。

谁承想,知足常乐的大爷却再也见不到冬天了。

同学们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很多缅怀帖,追忆大爷的好,为大爷鸣不平,也呼吁校方多一些人文关怀,为校园里的劳动者加装空调 ……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帖子如今大多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02

事情发生后,记者很快联系上青岛大学。

一位招生办的老师表示,他对事件深感痛心,但无能为力。

因为宿管是外包的,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学校无权干涉人家公司的私事。

青岛大学此后发布的简短说明,也提到大爷是物业工作人员。

学校方面同样对大爷的遭遇深感痛心,但无能为力。

110、120 都打了,人救不过来,校方也无力回天啊。

同样深感痛心的,还有物业公司。

一个相当荒诞的情况是——

现在,每一家和青岛大学有关联的物业公司都出来回应说离世的大爷不是本司员工。

他们对当事人沉痛悼念,但无能为力。

这事儿把网友看懵了:

" 难不成,大爷是在学校里做义工?"

怎么出事了,就没人认领工伤赔偿了呢?

03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更多微妙的细节浮出水面,进入到公众的视线之中。

比如——

大家发现,不止是值班大爷没空调用,同学们的宿舍也没装空调。

而在大爷走后,青岛大学似乎给所有宿舍都加装空调了。

网友们说,这是宿管大爷用生命换来的清凉。

其实,倒也不是这样的。

因为青岛大学早有给全校宿舍加装空调的规划。

早在 2024 年军训的时候,校长就向同学们做出承诺,会尽快给大家安排空调。

原本计划今年暑假就实现空调全覆盖,只是宿管大爷倒在了黎明前。

也许只要再多熬几天,他也能拥有凉风习习的值班室。

又比如——

曾有记者致电青岛大学总值班室,询问宿管大爷是否因为中暑去世。

工作人员说:

" 我刚刚听说有这么个事,但是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我在屋里面也没那么热呀。"

我查了一下,青岛 7 月 6 号公开报出来的最高气温是 33 度,但体感温有 40 度。

同学们去宿管大爷值班的板房里测了一下,发现室内温度高达 43 度。

接受采访的老师直言 " 不热 ",大概率是因为他在办公室里开了空调。

(顺便说一句:除了行政楼有空调,青岛大学的留学生公寓也有空调,这从侧面说明,青岛还是热的。)

就在大爷离世的前两天,山东多地被高温覆盖。

看看这一片红,你管这叫 " 不热 "?

7 月 6 日,也就是大爷离世那一天,青岛市还发出了高温橙色预警。

对于坐办公室的值班老师来说,这种预警根本无所谓。

他可以一边领着高温津贴,一边靠空调续命,当然不会觉得热。

可那些要在室外工作且没有空调可吹的 " 外包人员 ",就没有这样的好福气了。

对他们来说,橙色预警就是一道性命攸关的坎。

再比如——

网友们发现,青岛大学的毕业歌会年年都办得很上档次,也常常上热搜。

晚会不仅有一流的灯光舞美和红毯秀,时而还会穿插 VR 和无人机表演。

不知道办这样一台晚会要花多少钱。

看阵仗应该不便宜。

无论是场地搭建,还是物料筹备,随便哪里省一点儿,都够宿管大爷开一年空调了吧。

还有——

大爷到底有没有被欠薪?

期待青岛大学成立的调查专班能早日给个交代。

04

过去大家总说,大学是一个社会最有人文关怀的地方。

可看多了会发现,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大学也是江湖,象牙塔里照样有参差不齐的人生——

学阀们上两节水课就能年薪百万,青椒们却要被 " 非升即走 " 压得喘不过气来;

办公室里的行政老师能过 " 不热的夏天 ",一线的外包宿管却只能凭耐力硬刚酷暑;

教授们在讲台上谈论着诗和远方,保洁阿姨们却在逼仄的厕所隔间里算着工资和生活费 ……

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生态位,能不能得到人文关怀,全看上位者有没有修养,愿不愿意施舍一点儿 " 涓滴效应 "。

这种状态比宿管大爷的猝死,更让人觉得窒息。

梅贻琦有句名言叫:

"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我现在觉得,一所大学即便没有大楼、没有大师,也不要紧。

在该有人情味的地方留点人情味,就足以让莘莘学子感念许久。

还是期待大学生和校工们都能用上空调吧。

毕竟如今的夏天是越来越热了。

以前,三伏天不过三十五六度。现在还没入伏,气温就能轻轻松松飙到 40 度以上。

即便在哈尔滨这样的北方城市,居民们都开始排队装空调了。

可以想见,随着全球变暖,以后的夏天会更热。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空调都是我们人类避暑的刚需品,你早晚都得装。

而且高校宿舍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单间通常要住 4-6 个人。

大家挤在一起,外加上宿舍不透气,体感温度肯定会更高。

这种环境下,不装空调真的很不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

我们一个同事聊到这茬,就经常吐槽他的母校。

他们宿舍当年没空调,还在顶楼。夏天太阳一暴晒,天花板就发烫,如同开了 " 天暖 " 一般。

大家热得受不了,只能一起在宿舍泡盆浴——每人打一盆冷水,穿上泳裤,坐在盆里解暑。

就这样苦熬了四年,等到他们毕业了,学校终于给学生宿舍装空调了。

早年间大家条件不好,舍不得装空调、用空调,还说得过去。

如今我们的人均 GDP 都超过万美元了,90% 的家庭都有空调。

这种情况下,还不给学生和校工装空调,一些过来人还要强调 " 我们当年也没装空调不也过来了 "。

这多少有些没苦硬吃了吧。

-END-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17gc.top/toutiao/73648.ht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